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教育随笔> 正文

构建充满“儿童归属感”的科学自然角

作者:王庆芳   发布日期:2019/8/31 10:55:16   浏览次数:5764

构建充满“儿童归属感”的科学自然角

金坛区朱林镇中心幼儿园   管云霞

[摘要] 《指南》中明确把自然角、种植园归类于科学领域,目标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是在实际中,自然角的创设多存在着“忙—形同虚设”、“茫—跟风种植”、“盲—准备不足”等华而不实的架构。笔者基于实践,对自然角的创设从视觉特点、年龄特征、管理特色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模式。

[关键词]  属性与特征、管理与设置、目标与课程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要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引导儿童栽培植物,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接触了大自然、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学到了本领。”《指南》中明确把自然角、种植园归类于科学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即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可见自然角创设的重要性,它是幼儿亲近自然的一个窗口,也是学习科学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场所。

“探究式”自然角是指以科学探究的、以发展的眼光来创设自然角,以科学活动的理念来经营自然角。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然角中,能如常规科学探究活动那样,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记录、验证等,通过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然而,综观目前的自然角创设,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严重弱化了自然角的教育功能。因此,剖析这些问题,充分发挥自然角的教育价值,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问题呈现:华而不实的自然角架构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自然角是为了应付而创设,为了检查而创设,为了创设而创设的现象,有些幼儿园的自然角创设或多或少存在如下问题:

(一)看上去很“忙”——形同虚设

每学期开学各班要求家长带各种植物,美丽的自然角一时显得丰富多彩,但有的教师只是将其随意排放在一起,并没有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归类、整理。

(二)做起来很“茫”——跟风种植

流行什么就种什么,什么好看种什么,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有时会同时种一种植物。事实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种植养殖活动不一样,各年龄段幼儿的兴趣也不相同,跟风种植不利于幼儿的探究学习。

(三)指导起来很“盲”——准备不足

在种植、饲养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产生问题,但有时教师缺乏有关动植物方面的知识,无法提供有效的指导,甚至会扼杀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那么,如何发挥自然角的科学功能?如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如何让幼儿真正参与其中?如何能长久持续地关注下去?如何基于幼儿创设“探究式”自然角,我园于2015年春学期开启了探索的教研之路。

二、返璞归真:基于儿童的自然角生长

两年时间里我们采用专题沙龙、观摩评比、现场指导、网络培训、专家指导等教研模式从划分区域——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测量工具、浇水容器、测量工具的设计——自然角的管理——各年龄段自然角的目标——各年龄段自然角探究的内容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并反复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总结。

(一)从儿童地位出发,重新审视“探究式”自然角的属性与特征

“探究式”自然角的创设要以科学探究的、以发展的眼光来创设自然角,以科学活动的理念来经营自然角。让教师不断地询问自己:“自然角是什么?幼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角?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各年龄段如何创设自然角?”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指南》…….查找网上、书本上的相关资料,使教师对自然角有了新的认识。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式”自然角的创设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幼儿是真正的主人;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并存;充分发挥自然角的科学功能,以“探究”的理念指导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升促进幼儿关键经验的提升。

(二)从儿童角度开始,用心规划探究式”自然角的管理与设置

1.让“探究式”自然角具有儿童视觉特点

经过研讨达成共识,我们将自然角分为植物观赏区、种植区、干果农作物展示区、动物饲养区、小手记录区和工具区。把握七个基本原则:观赏区凸出“美”、实验区凸出“乐”、种植区凸出“趣”、饲养区凸出“爱”、展示区凸出“智”、 小手记录区凸出“巧”和工具区凸出“全”。

2.让“探究式”自然角具有儿童年龄特征

改变了原先划一的表格形式,各年段运用“四结合”方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各区的观察要求、结合实际、各种动植物观察的目的、结合观察方法对记录表进行了重新设计。小班以观察和欣赏为主,以小组记录为主进行简单的打钩或记录,多采用师生共记;中班以简笔画和记录表为主,从小组记录过渡至个人记录,多采用符号标记;大班用多感官感知,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图案、符号、文字、照片等记录植物。

3.让“探究式”自然角具有儿童管理特色

(1)管理流程彰显儿童本位。

(2)标记管理彰显儿童味道。

各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标记提示幼儿自主管理自然角。大班把孩子们对每个区块的描述,用图夹文的形式来呈现,既方便管理,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各区块管理的方法、以及观察切入点。如种子区:“我要发芽了,看我是怎么长大的。” 动物区:“记得给我们喂食、换水哦。”水培区:“瞧瞧我的根。”多肉区:“我们只需要一点点水。”观赏区:“记得常来看我哦。”再用小卡片给每一样标上名称、认领人,给幼儿以存在感,责任感;小中班采用了照片形式、图标形式提示幼儿管理、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3)方式管理彰显儿童方式。

各班根据种植、饲养的情况,请家长教教师、孩子一些特殊植物的管理方法,帮助解决难题。如,大班的孩子请来有种植经验的奶奶讲解并示范移栽青菜、莴苣等的方法;中班请家长讲解管理多肉的方法;小班请家长讲解饲养兔子、乌龟的方法……

(三)从儿童特点设计,用心规划探究式”自然角的目标与课程

经过剖析,出现“盲种、盲从、无序”的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科学探究的目标及各年龄段幼儿探究的方法及指导的方法不明确。因此,结合《指南》和《纲要》通过两年的教研,梳理了各年龄段探究目标及探究方式和内容,并将自然角活动融入到一日活动课程中,每学期制定自然角活动开展计划,使教师对自然角活动价值更为明确,指导更有方向,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确定幼儿自然角的探究目标

自然角各年龄段探究目标

小 班

中 班

大 班

  1.观察自然角中各种物品的明显特征,尝试关心自然角中的动植物。

  2.用词语或简单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

  3.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对事物的认识,注意事物的变化过程。

1.了解个别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能仔细观察、比较不同动植物的异同和变化。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3.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并尝试简单地

记录自己的发现。

1.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关心周围环境,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获得四季的初步概念。

3.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并参加讨论。

4.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学会用画图等方式记录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现象,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2.梳理各年龄段自然角的探究内容和方式

各年龄段自然角的探究内容和方式

年龄班

探 究 内 容

主要探究方式

小班

1.观赏区:摆放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自然物(如水果、蔬菜娃娃造型;各类贝壳等),供幼儿观察。

2.种植区:开展趣味性强、短期内有变化的种植活动。

3.带幼儿在园内或园所附近散步,观察自然现象和季节的变化。

4.尝试学习管理自然角内的动植物,如:浇水、喂食等

摸、看、闻、尝、说、尝试记录

中班

1.观赏区:摆放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品种多样的动植物,以及幼儿感兴趣的物品。

2.种植、饲养区:进行易于观察比较的饲养、种植活动,如:植物土生、水生的对比观察;葱、蒜的外形对比观察;同品种的植物对比观察等。

3.散步中观察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及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学习管理自然角内的动植物。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对比观察、交流、学习记录

大班

1.观赏区:以幼儿收集的各种动植物和自然物为主。

2.实验区:开展各类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如:植物的追光实验、冬天的暖棚实验、根的吸水实验等。

3.饲养区:跟踪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了解小动物生存的方式和环境要求。

4.到大自然中观察、采集种子、树叶等自然物,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种子、树叶的特点开展手工活动。

5.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管理自然角内的动植物和自然物。

观 察 、实

验 、交 流

 、记录

3. 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自然角活动计划(以小班为例)

       小班自然角活动开展计划

主 题

设立时间

内容范围

形      式

1.《今天吃什么?》

一学期

重点介绍当天吃的蔬菜

1.设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五栏,将当天蔬菜完整陈列相应栏内。一星期一更换。

2.幼儿进餐前,重点介绍这种菜,指导幼儿观察

主题

秋叶飘

欣赏区

第一学期11月份上旬

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物及秋天花卉。

1.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孩子感兴趣的自然物和秋天的花卉(如成熟的稻子、各种种子、菊花等)   ,分类、有序陈列,供幼儿观察。

2.幼儿带来了新物品,请他向其他孩子介绍新物。

种植区

第一学期11月份下旬

种植、管理大蒜

1.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塑料小杯、大蒜头、泥土。自己动手种植大蒜,并每天给大蒜浇水。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各人自己管理自己种的植物,随时报告新发现。

水果聚会

第一学期12月份上旬

各种水果实物,并配以相应图片。

1.发动幼儿、家长广泛收集,逐渐丰富,不断更换。

2.水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说说我喜欢的的水果,感受水果的多样性。

3.开展水果品尝会

实验区

第二学期

3月—5月

土豆、芋头、山芋

1.发动家长带土豆、芋头、山芋。

2.将三种食物放在袋子里,包好,看看谁先发芽,谁先长高,它们的根一样吗?

 

 

 

 

 

主题

欣赏区

第二学期

3月份

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春天的花卉及各种花卉图片

1.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春天的花卉(如蝴蝶花、百合等),花卉图片(迎春花、桃花、油菜花等)分类、有序陈列,供幼儿观察。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花卉。

实验区

第二学期

4月份

各种种子发芽实验

老师和幼儿一起做种子发芽的实验,幼儿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利用晨间谈话时间交流自己的发现。


饲养区

第二学期

4月份

养小泥鳅、小蝌蚪、乌龟、龙虾、螃蟹;

喂鸡、鸭、兔

1.幼儿中轮流当值日生,由保育老师指导,每天一小组轮流照顾小动物。

2.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生活习性及生长变化过程,老师帮助孩子记录。

3.家长中有喂养了宠物的,鼓励轮流带来班级做一、两天的短时喂养,引导幼儿观察。


种植区

第二学期

4月份下旬

种植、管理洋花萝卜

1.观察洋花萝卜的生长过程。

2.定期带幼儿去给洋花萝卜浇水、施肥、捉虫。

饲养园:兔子爱吃什么?

第二学期

5月份

各种兔子

1.每天有一组幼儿带食物给兔子吃,并记录结果,持续两周的喂食,让幼儿知道兔子爱吃的食物。

2.开展“兔子管家”活动,周末让小朋友轮流把小白兔带回家喂养,在喂养的过程中,还请家长代替自己的宝宝写喂养日记。

三、返璞归真:基于儿童的自然角实践

随着研讨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理念不断的转变与更新,我们的自然角也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它已不再是摆设,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教师们充分发挥自然角的科学功能,以“探究”的理念指导活动,注重创设跟进过程中每个活动,每个细节的科学性、探究性。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分析、比较、猜想、计划、交流、合作、记录等探究性的科学活动。让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细节在教师不漏痕迹的引导下,都是有目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有思而行,有行而思,以促进幼儿自主活动,向高水平活动发展。例如我们大班活动《蚕》便是追随孩子的发现进而生成的系列活动.

(1)初遇蚕宝宝。温暖的春天来临了。一天,宇涵带来了五条小蚕。可爱的蚕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围着蚕你一言我一语,表述着自己的发现和看法。“蚕宝宝好可爱啊!”“我看到蚕宝宝的眼睛了。”“老师,我们也来养蚕吧!”于是,基于幼儿的兴趣需要,一场关于蚕的饲养活动就此开始了。第二天微信群里开始炸开了锅,家长们围绕着蚕你一言我一语……

(2)照料蚕宝宝.在照料蚕宝宝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值得记录的事,如孩子们如何给蚕宝宝换家时意见产生了分歧直到大家商讨解决了问题;“没有桑叶吃蚕宝宝会饿死吧?”一天孩子们带的桑叶没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四周寻找桑叶……

(3)各种探究。在幼儿的认知规律中,求知欲是天生的,而最能激起这种求知欲的内容和材料就是儿童内心向往而又感兴趣的活生生的事物。“蚕宝宝有鼻子吗?”、“蚕宝宝怎么老是要睡觉呢?为什么睡一次就要蜕一层皮呢?”当我试着让孩子选择解答方法时,他们大胆而肯定地提出要自己试一试。

(4)给蚕做房子。当蚕在纸盒里结出第一个茧后,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纷纷提议要给蚕宝宝做房子。老师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寻找材料,为蚕宝宝造房子!

(5)让幼儿感悟生命。孩子们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网上和“养蚕高手”奶奶的介绍中已经获得了一些认识,但连续两次亲眼看到新生命体的出生,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惊异、很震撼的!这个过程能使幼儿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故事还在延续,行动还在进行,“探究式”自然角的创设与跟进极大突破原有发展瓶颈,在这里,儿童找到了存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自然角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和漫无目的的跟风,而是基于儿童成长自我需求,满足儿童自然探索需要的园地,从而让儿童对“探究式”自然角有了发自内心强烈的“归属感”。当然,如何让“探究式”自然角更好贴近儿童,这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如何引导幼儿探寻大自然更多的秘密,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如何向更高水平的活动发展?如何推广经验?是值得我们深思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