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坛区朱林镇中心幼儿园

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教育随笔> 正文

浅谈幼儿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王庆芳   发布日期:2019/9/12 8:47:59   浏览次数:4176


摘要:新课程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该以怎样的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呢 经过实践和探索,获得初步的认识和经验。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有效开展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要想真实的观察幼儿,解读其行为背后的心思,教师就必须走近幼儿,加入幼儿的游戏和活动,和孩子成为朋友、玩伴。并为幼儿提供能激发他们创造力、想象力的材料和环境,鼓励幼儿探索和学习新的方法,在更高的水平上与教师互动。教师要想让科学活动的策略行之有效,只有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幼儿真实生活的场景,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

一、在活动中观察——适时引导

光的有趣现象对孩子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我根据物体发出的光线经两面镜多次发射成像的原理在科学区投放了“两面镜”, 我注意观察孩子的每一个举动,并进行适时引导。活动中我先让他们自己尝试着摆弄,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镜子可以两面拼起来折叠玩,可开心啦!一个个弯着小腰,灵巧的小手将两面小镜子折过去,弯过来,好奇又认真。在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我拿出一个盒子,神秘地说道:“小鸟要照镜子啦,大家仔细看,两面镜中的小鸟,有什么奇怪的变化,看到了就赶快画下来吧。”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拿着小鸟玩起来,我抓住这一时机,趁热打铁地说:“小朋友,你们看到镜中的小鸟有几只呀?”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有的小朋友说,我的镜中有四只小鸟;有的说,我有八只小鸟;有的说,我只有一只小鸟。我让孩子们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孩子们摆开两面镜,寻找规律,不一会儿,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当两面镜平放时,只能照出一只小鸟,当两面镜逐步合拢时,镜子里的小鸟就会越来越多。孩子们喜欢上了两面镜,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此后的几周,我不断更换着玩具和物品,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寻找替代物,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记录下每一次两面镜中的结果。这不仅巩固了孩子们对科学规律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孩子的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外界的刺激。......儿童学习必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从学习者内部构成的。”让幼儿自己动手主动操作,动脑思考,探索发现,才是最好的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幼儿智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的适时引导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助推剂。“小鸟要照镜子啦,大家仔细看,两面镜中的小鸟,有什么奇怪的变化”老师适时地指导语调动了孩子们高涨的情绪,每个孩子都进行仔细地观察,在“玩”中发现一个个小秘密,在不经意间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培养了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每一次的“动手试一试”便是孩子们一次次对“两面镜”的探究。“两面镜”的探究过程虽很简单,但却是孩子们发展智力和能力的重要历程,是启蒙创造的核心环节,幼儿创造性思维真正的源泉在他们的实践过程中。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并给予适时的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创造,在玩中长智慧”的机会。

二、在生活中发现——注重生成

晨间活动时,阳阳在教室前面的场地上发现了一只蜗牛,蜗牛的出现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围过来看,阳阳连忙说:“你们不要过来,它会害怕的,它可能是找不到家了”。“不对,不对,它可能是饿了,出来找吃的”小泽接着说。“不是的,不是的,它是出来散步的”站在旁边的乐乐大声说。回到教室孩子们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探究蜗牛的秘密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第二天早上,琪琪带来了一只蜗牛,孩子们围着班级里的新客人在讨论,走进一听,原来它们在讨论蜗牛的触角呢!乐乐说:“快看,蜗牛和蚂蚁一样,都有触角”琪琪说:“我爸爸以前跟我讲过,蚂蚁是用触角‘说话’,它们用触角传达信息”。乐乐摸了摸头说:“那蜗牛能说话吗?它能听得见吗?”琪琪笑着说:“你看,蜗牛也有触角,那就是蜗牛的耳朵,当然能听得见声音”。乐乐盯着琪琪看了一会儿,说:“真的能听到吗?”我听完他们的讨论,对一旁的小朋友说:“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他们证明蜗牛能不能听得见声音呢?”小宇马上大声说:“我们在蜗牛身边制造声音,看看蜗牛的反应就知道啦,如果蜗牛待在那里不动,就说明蜗牛听不见声音”。于是热闹的场面出现了,有的轻轻的呼唤,有的使劲拍手,有的大声喊叫。小朋友都受不了这个声音捂起了耳朵,但蜗牛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没有受到任何声音的干扰,小宇叹了口气,说:“我们使劲拍手,蜗牛没有动;我们使劲的喊,蜗牛也没动;我们又叫又跳,大声喊叫,蜗牛还是没有动”。琪琪看了看蜗牛,说:“看来蜗牛是听不见声音的”。 为了满足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们生成了活动“蜗牛知多少”。

生活中存在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它们时刻吸引着幼儿,激发起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有趣的科学现象,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一只蜗牛引发了孩子们许多疑问和讨论,这真是他们求得知识的原初动力,这种动力让教师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契机,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并抓住这些契机,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乐意深入孩子们的生活,注意倾听他们的谈话,及时的发现,恰当的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蜗牛问题”来源与幼儿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自己操作探究,得到问题的答案,孩子们感到特别高兴。成功的喜悦激起了他们更高的探究热情,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的欲望。

三、在游戏中探究——鼓励创新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寓科学活动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符合幼儿的天性,备受幼儿喜欢。在玩“小火箭上天”这一游戏时,我意外的发现浩浩在做小火箭发射筒的大可乐瓶上放上了一块手帕,然后用力一捏可乐瓶,,手帕一下被送上了天,孩子们高兴极了,在一旁耐心观看的我也异常兴奋,孩子们似乎看了还不过瘾,都参与了尝试,看着孩子们的认真劲,我适时启发幼儿把不同的物品放在瓶口进行实验。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下,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分别在瓶口放上气球,废纸。一个孩子的尝试会吸引更多孩子的探索,在共同的游戏中,由于老师的适时拓展,丰富了孩子的探索方法。孩子不仅开始尝试不同的材料,还开始用不同粗细、高低的瓶子,用不同的力量来拍击瓶子。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教师从幼儿的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有价值的信息,围绕活动引发层层递进的探究,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观察思考、动手动脑,获得有价值的科学经验,并逐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以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拓展孩子的思维,引导幼儿不断地思考、动手尝试,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在分析、思考和验证中获得成功,并构建了新的科学经验。教师营造的快乐游戏氛围,让孩子们感到新松而无压力,与此同时,教师不断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呵护了孩子们探究的积极性,幼儿主动去探究、去参与,从而使他们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发展,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教师注意让幼儿拥有足够的自主探索与 发现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大胆进行创新,体验科学发现和探究成功的乐趣。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善于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和偶发事件中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并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重视幼儿的猜想、尝试和发现,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以合适的方式和角色参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幼儿不仅获得内化的知识经验,而且体验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