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坛区朱林镇中心幼儿园

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 正文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中如何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者:王庆芳   发布日期:2020/7/2 11:11:48   浏览次数:3402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学前教育质量工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探索性实践,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江苏落实的现实路径。如何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我们必需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项目取得最终成效的关键所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需要以江苏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及提高质量为目的,充分鼓励各地发现关键问题,针对现实问题,透过问题的现象找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反思调整,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和优质发展。



一、 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以问题为指向的探索

(一)从实践出发聚焦一般问题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基于江苏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是以解决问题为指向的。江苏是全国最早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省份之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浪潮,赵寄石教授和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1983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幼儿园综合课程研究,由赵寄石教授和唐淑教授牵头的全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年度学术研讨会又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研究。30多年来,江苏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四项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果获得了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涌现了一大批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的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上实现了一些突破,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幼儿园课程建设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长期难以得到有效纠正的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办园质量中等以下的幼儿园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在2014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之初,部分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更新不到位,还不能跟不上《指南》的要求,还不能真正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的现象。一些教师对儿童疏于观察,对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不够,很少倾听儿童的心声,注重自己的教学任务,注重讲解,注重课程文本,忽视幼儿的多感官学习,忽视实践过程。

第二,一些幼儿园课程的目标缺乏系统性,存在目标缺失、笼统和过度重复等问题,对儿童的研究不够,目标与儿童的现实不相适应。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存在机械刻板或过于随意的问题,对儿童的现实生活关心不够,不能与周围的现实环境相联系,不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程内容缺乏有机联系。

第三,一些幼儿园的环境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自然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无法满足儿童户外活动的需要。幼儿园课程资源不够丰富,材料和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不能完全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园内外的课程资源缺乏挖掘和利用,儿童自主使用材料的机会还不够充分,区域活动总体上比较缺乏。

第四,一些教师过于在意集体教学,对区域活动和其他一日生活活动关注不够,重视不够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说教的现象,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儿童学习活动的形式还不够丰富,儿童的自主游戏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儿童的学习还不够投入专注。

第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还不强,专业能力发展还不够全面。尤其是观察分析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课程计划能力和评价反思能力还不高,导致课程建设推进慢,课程改革的成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当时存在的这些问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确定了有针对性的建设目标和内容,目的是以项目建设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课程建设的力量,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培养队伍,增加后劲,并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努力做到标本兼治,切实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为此,项目培训和现场指导以及年度视导始终紧紧围绕重大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举措,力图确保这些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直至根本上加以解决。

(二)从实际出发,聚焦特殊问题

聚焦问题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重要行动思路,也是工作的着眼点。江苏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水平还具有区域、城乡和类别差异。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课程建设的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有差异的,有些差异还相当大。因此,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是因地而异因园而异的,甚至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情况。因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要切实关注不同地区和不同幼儿园的问题在性质、结构上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聚焦真问题、现实问题和对发展形成真正制约的问题。如果全省笼而统之,指向相同的问题,那项目就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聚焦问题要坚持科学导向、审议聚焦和反思行动。

坚持科学导向是指要树立标杆和尺度,这个标杆和尺度的核心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国家的法规和政策,要坚持把《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南》作为重要的工作指针,努力加以贯彻和落实。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是江苏贯彻落实《指南》精神的重要抓手。第二是科学理论,一定要把项目推进的过程当作不断学习的过程,让广大教师具有学习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自觉性,真正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全省组织了广泛的学习活动,推荐了一大批参考读物,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第三是典型经验,在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批成功的实践典型,他们的实践案例和反思总结,是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树立的标杆和尺度对广大幼儿园具有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学习实践典型是推动课程改革和建设的重要途径。

审议聚焦是指对特定区域和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审议,并由此确定对课程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的主要问题。用审议的方式聚焦问题,互换立场,互为镜子,深挖问题,有利于凝聚共识,也便于统一行动。审议的基础是经过整理的实践总结、案例、现象描述、各类文本及其音像图片等资料,以及丰富的实践现场观察与积累的资料。审议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即对重点问题表达各自的看法,在充分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共识,实现问题聚焦,形成问题优先清单,为形成进一步的问题解决方案创造条件。

反思行动就是针对问题清单,逐一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是确定问题原因的关键步骤,教师个人、教育群体、整个幼儿园以及政府主管部门都要进行问题反思。不同层次的问题有不同的产生原因,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需要全员都具有反思意识,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客观公正地理清问题线索,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和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越深刻,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问题的根源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系统思维和整体考虑,切实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根本指向就是解决问题,实现新的发展,解决问题需要一个系统的、逐步推进不断深入的过程。


二、 解决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六年来的实践表明,幼儿园课程建设实践中的问题是多样、复杂的。虽然幼儿园课程实践中一些重大的观念问题和实践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呈现了明显的转变和改善的状况,但实践中不同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一)查找园级层面的问题

幼儿园层面的问题,是教育实践的基本问题。从本质上说,只有幼儿园层面的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才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只有幼儿园层面的问题清楚把握了,才有把握区域层面上问题的可能。因此,要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从确立科学理念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作为课程改革的项目,其理念已经被广大幼儿园教师理解和接受。这些理念与《规程》《指南》的精神是一致的。正是从这些理念入手,广大教师才意识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与这些理念之间的距离,才意识到国家法规的很多核心精神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之中。因此,确立基本理念,是发现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进一步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深化对国家法规政策的理解,加深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自觉性和敏锐性,不断发现问题,迎接挑战,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发现和查找幼儿园层面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薄弱环节入手。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所有工作中,在各项工作的所有环节中,总有相对薄弱的环节。如果这些环节能得以完善和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成效,最终提升教育质量。因此,要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瞄准薄弱环节,寻找造成薄弱的原因,分析具体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如有的幼儿园一到区域活动环节就会出现孩子过度兴奋的现象,而教师在管与不管间也呈现出进退两难的状况,导致区域活动的成效不明显,有些教师自身也觉得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对这个幼儿园而言区域活动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应该深入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切实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从教师观念、指导能力、空间和材料安排等方面深入分析,寻找适宜的举措,真正使幼儿专注地投入活动,教师则进退有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区域活动的成效。

2.从困难事项入手。在教师需要处理的众多事项中,有些事项如果不少老师明显感觉到有困难,大家为此焦虑,或者经常躲开绕开,那么这些事项必需高度关注,明确难在哪里和为什么那么难。如有的幼儿园不少老师觉得观察记录太难了,一到要交观察记录的时间就愁眉苦脸,有的甚至临时编造应付了事,根本谈不上让观察记录发挥作用。这是一种现象,那么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老师的意愿有问题吗?是幼儿园对老师布置的观察记录的数量太多了?老师们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吗?老师们实际上感受过观察带来的好处吗?老师们目前的工作方式有可能深度观察吗?在找准根源之后,切实开展培训、教研等有针对性的活动,这样才可能有效地逐步解决这个让老师们感到困难的问题。

3.从痼疾顽症入手。有些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存在一些长期以来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但就是长期一直顽固性地存在着,严重影响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如有的幼儿园长期以来课程动摇不定,经常改弦易辙,积极跟风,让老师们捉摸不定,忙于应付。教师无法真正在课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课程方案,更难以形成课程文化。老师们疲倦、失望,职业幸福感低下,更谈不上创新和进取了。这是现象,是一种病态的实践,一定要深入分析内在的原因。这类问题的根源关键在园长,基础问题是园风,缺乏对幼儿园课程和课程建设的正确理解,缺乏民主、有效的交流渠道,缺乏自我纠错的机制。

4.从意见批评入手。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各方面的人员参加,其中教师是主力军,也是最专业的力量。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家长乃至社区人员都可能参与其中,都会对课程建设有深切的感受。如果这些参与者对课程建设过程有一些重要的意见甚至批评,很可能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认真加以分析,确认问题的本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有的老师对长期无休止的加班产生了厌倦,以致对课程建设产生了懈怠。这个问题必需引起重视,因为如果教师失去了热情,课程建设也就失去了动力。一定要思考为什么加班?是否非加班不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必要的加班如何让教师认同?如何将教师的意见切实加以解决并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5.从对照《指南》入手。其实,查到问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照《指南》等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在实践中切实衡量这些要求落实的状况,查找不足和漏洞,这是发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无论是日常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还是评价都应以法规和政策为指针,努力寻找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努力解决问题。如对照《指南》,发现有些目标没有得到实现,有些目标过于重复,这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有必要思考对《指南》的学习是否到位,目标制定的要求是否明确,现实活动中的发展契机是否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目标是否有效衔接。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就是对国家法规和政策的了解和理解,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地贯彻和落实,尽可能减少在课程实践中出现问题。

(二)聚焦区域层面的问题

区域层面上的问题是以幼儿园层面的问题为基础的,是对幼儿园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到的,是一定区域代表性的相对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整个区域层面的课程建设至关重要。要准确把握区域层面的问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形成总结和反思的有效机制。总结和反思是区域行政管理层面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也是发现和解决区域层面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在幼儿园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和梳理幼儿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区域层面的总结和反思,聚焦共同性的问题。要形成督促和整理幼儿园课程建设情况的制度,组织专业力量,把聚焦区域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工作任务,切实把握主要问题,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并通过多样化的举措解决问题,引领实践。要形成问题公布和研讨的制度,避免用简单的行政决策代替幼儿园之间的研究和讨论,要引导园长们在讨论中认识到问题的危害和根源,能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2.要坚持进行课程评价。要加强区域层面的课程评价,这是发现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园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成效进行评价,以发现一些现实的问题。同时在区域层面,可以组织整个区域或者以片区为单位的课程评价。评价工作应以《指南》的要求为指导,每次确定评价的重点,如课程理念的落实、目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区域活动的规划与组织、活动过程中的合理互动等等,围绕重点进行深入有效的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聚焦幼儿园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培训、教研等适当的方式,让教师们参与讨论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充分利用督导结果。督导是人民政府组织的对政府和教育机构办学行为的监督和指导机制。整体性的督导应包括督学和督政两个方面。在督政的过程中也会涉及一些课程建设的区域性问题,但对课程建设的督导主要是通过督学过程来实现的。在各级政府督导报告中,一定会反映一些机构内部或区域层面的课程建设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一些影响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形成一种分析和利用督导报告的机制,使督导真正发挥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作用。

4.要以多种方式广泛了解问题。区域层面的问题还来自多方面的信息渠道。教师、家长的主动反映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渠道,各种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在合理分析和确认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区域层面也可以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调查方式,主动了解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困难、意见和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聚焦一些重要的普遍性问题,作为区域重点突破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区域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机制,使信息汇集和分析制度化,推进问题的聚焦和解决。


三、 以务实和创新的举措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不是课程建设和管理的目的,发现问题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问题的性质和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举措,并努力推动这些方法和举措的落实。因此,解决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正确的理念支撑,有科学的方法保证,有强大的执行力来推动。

(一)将问题解决纳入工作目标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县(区),都要高度重视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解决当作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机遇。在清晰把握主要问题和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的解决纳入工作计划,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解决的复杂程度,决定纳入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还是月计划,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每一个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并把问题解决的情况纳入工作评价和总结的内容之中。努力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估问题解决情况的工作系统。只要坚持不懈瞄准问题不放松,就一定能实现课程建设的新突破,并逐步减少新问题的产生。有些幼儿园和县(区)之所以问题常在,建设进展不快,成效不显著,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问题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

(二)鼓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如有些地区教师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活动过程有很多背离国家法规政策的行为,教师努力了,但改进不大。这就涉及到问题的根源问题,如果是无证教师比例较高,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能力训练,其专业素养无法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那就必需下决心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有些问题涉及政策和制度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之间配合有问题,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更多的付出,深究原因,其实与教师队伍没有实现同工同酬有关,同样的劳动和付出,有些教师的收入仅仅相当于另一些教师的一半,这是政策和管理造成的问题。当然,课程建设大量的问题是具体的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无论哪一类问题,在判定原因的基础上,都要形成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鼓励方法和策略上的探索和创新。问题的解决需要行政、教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人员的协调努力,在找准根源的基础上,要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确保问题的解决。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和突破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推动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警示的过程,也是专业提升的过程。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策略并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需要强化行政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和管理水平,因此,问题解决过程的成效是多方面的,重点是问题得以解决,核心是提升专业素养,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形成对相关问题的防御机制,这就放大了问题解决过程的成效。但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能达到这个成效的,如果面对问题,只关注现象,不触及本质和根源,没有对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反思,那么现象的改变就不一定意味着问题的解决,相反,很可能隐藏着不断出现新问题的隐患。因此,要努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和加固防御机制。例如,前些年经常出现的班级环境中老师的作品过多,布置位置过高,在一些幼儿园总是很难根绝,给儿童更多机会降一些高度这样的要求很快被遗忘。原因在于这些要求不是问题的根源,老师也没有完全了解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因此,简单的口头要求往往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如果让教师问问幼儿,在环境中找不到自己的作品是什么感受,让教师体会一下幼儿园橱窗里展示的各类材料总是没有自己的材料会是什么感受,让教师蹲下来仰头十分钟看看墙上的作品会是什么感受或许教师们就能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因此,只有让教师真正去了解儿童的需要,去了解儿童的特点,真正去确立科学的儿童观,才能真正避免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有了科学的儿童观,老师们就能举一反三,明白任何空间、任何活动、任何时间都不能忽视儿童自己的感受,不能无视儿童自己的需要,都应该更多从儿童的角度考虑我们的教育行为,从而延伸和放大解决问题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