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金坛区朱林镇中心幼儿园

当前位置:首页>安全保健>健康小贴士> 正文

防传染 保健康

作者:李华   发布日期:2023/10/9 10:32:45   浏览次数:402

防传染 保健康——秋季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易形成传染病的传播。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一起分享,希望家长和我校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孩子健康。

一、手足口病

image.png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唾液以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造成感染。

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让孩子注意手部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勤消毒。定期对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勤通风。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家里、学校要定期开窗通风。

4、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到5岁)可以有效预防由EV71感引起的手足口病。

二、诺如病毒感染

image.png

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诺如病毒既能在冷冻条件下生存,又能耐受60℃以内的较高温度,因此具有发病急、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

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尤其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高,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

 

预防措施:

1、个人防病措施:做好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彻底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远离呕吐物。

2、校园防病措施: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缺勤跟踪记录等工作。

 

3、病例管理: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者要立即就医并隔离,做好呕吐物处理,做好清洁消毒。如病例持续增多(3天超过5例)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属地疾控机构。

 

 

 

 

三、流行性感冒

image.png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

1、日常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勤通风:定期开窗通风,做好通风与环境消毒等工作。

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在环境密闭、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2、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3、及时就医

出现流感样症状(体温≥38摄氏度,有咳嗽或咽喉疼痛)后,应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接触家庭成员及外出时,佩戴口罩。

四、水痘

image.png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未得过水痘也未接种水痘疫苗者)接触病人后绝大多数会被感染。

感染后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发热、瘙痒。

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预防水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12月龄至24月龄接种第1剂次,4岁至6岁接种第2剂次。

完成2剂次者,补充2剂(≤14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2剂次至少间隔4周)。

2、勤洗手。注意手卫生,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与水痘患者接触过的人群或水痘患者应注意以下3点:

应急接种。与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既往未患过相应疾病,又没接种过疫苗)或只接种过1剂疫苗者,3至5天内可应急接种水痘疫苗,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隔离患者。水痘患者需隔离至全部皮疹完全结痂干燥。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不出现疱疹,只出现斑疹和丘疹,应隔离至少4小时内皮肤、黏膜没有新损伤(斑疹、丘疹等)出现。

环境消毒。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用品,应采用通风、紫外线照射、暴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

 

五、秋季腹泻

image.png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呕腹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水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

 

2、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吃“三无”食品。

 

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

 

 

 

 

 

 

六.肺炎支原体

  6383244454579303246244982.png  

6383244453446741256343006.png

该病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临床症状不一,容易导致支气管炎和肺炎,严重者表现为高热、痉咳、肺炎等,预防肺炎支原体目前没有可用疫苗,主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以及环境通风。6383244478639225502020327.png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可表现为从无症状到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样、肺炎等,发热高低不一,可高达39℃以上,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发热可持续2~3周,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常在正常范围内,分类以中性粒细胞或嗜酸粒细胞稍增多。

肺炎支原体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各年龄人群易感,儿童是最易感人群,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3~15岁,以托幼和低年级儿童多见,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主要病原,可引起局部流行和小规模暴发,极少数支原体肺炎重症患者可致死亡。

我国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季节北方城市主要在秋冬季,南方以夏秋季为主,我省多年监测资料显示秋季为流行高峰期。

防病要点

 

预防方面,尚无可用的疫苗,非特异性措施包括:

1. 流行季节加强学校和家庭等室内通风,儿童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

2. 养成良好手卫生习惯,去过公共场所,回家后认真洗手、洗脸,注意手卫生,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

3. 学校、幼儿园也要注意室内通风,一旦有孩子患病,尽量居家休息、治疗直到症状消失。

4. 儿童饮食注意营养搭配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七、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image.png

1、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锻炼,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以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

2、居家室内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

3、由于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所以避免孩子接触有流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病人。

4、注意膳食营养及饮食卫生,及时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喝温开水。

5、根据天气变化适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针对性的预防接种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

7、留意孩子的健康情况,发现有发热、咽喉发红、出疹等症状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