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有效教研,让一日生活向更优化“蔓延”
有效教研,让一日生活向更优化“蔓延”
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中心幼儿园 王庆芳
【内容摘要】有效园本教研是不断优化幼儿一日活动,提高教师能力,做专业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研不需要装模作样,需要实实在在的收获。园本教研需要全体幼儿老师参与和实践。在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中,受益最多的不仅是幼儿教师,更是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
【关键词】 园本教研 收获 受益 促进 成长
近年来,我园坚持“以研促教”主旨,从本园的特质和需要出发,发现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真问题,建立多种教研模式,找寻解决策略,进而提高幼儿在园生活质量,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
为了提升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有效性,我园建立了园、年级组、班级的三级教研模式,以主题式教研开展深入研讨。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研究。
一日活动问题清单与教研形式
主题 | 问题所在 | 教研形式 |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 如何制定幼儿的作息时间 | 专题讨论 |
一日活动中各环节的合理安排 | 现场调研 | |
如何安排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 跟班指导 | |
一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设计 | 教师沙龙 |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落实 | 读书交流 |
结合梳理的问题,我园采用了不同的教研方式——引领式、焦点式 、阶段式等,以期达到优化蔓延的目的。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园在实施过程中的举措,分享园本教研的经验。
一、引领式教研
引领式教研,园长及相关核心人员是重要的引领者。业务园长及核心人员深入了解教师对一日活动安排的环境、作息时间的适应性,明确一日活动对幼儿园学习与发展的价值。通过进入现场观摩半日活动,被观摩的老师在自然状态下安排幼儿活动。观摩者必须点位固定,认真观摩,记录半日活动中每个环节幼儿的行为和状态以及教师的指导策略,每个环节内容、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过渡环节是否流畅。针对观摩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问题所在:
1.环境是否是孩子想要的?班级有“留白墙”吗?
2.区域设置是否合理?材料适宜吗?
3.活动安排是否均衡?教学活动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幼儿年龄需要?活动效果是否有效?
4.如何安排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5.幼儿的是否具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6.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生活能力是否良好?
解决策略:
园部进行引领式审议,由园长亲自主持、业务园长作具体部署和安排,中层骨干为核心的全体教研领导小组参与,审议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初步完善园环境及一日活动检查评量表。引领式教研,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开展一日活动指明了方向。
幼儿园环境及一日活动检查评量表
项目 | 具体评分标准 | 权重 | 得分 |
户 外 环 境 (15分) | 户外活动场地明确且具有不同功能。 | 5 | |
活动器械小型多样,满足不同幼儿的能力发展需要。 | 5 | ||
自主游戏区域设置合理,有足够空间和材料提供。 | 5 | ||
室 内 环 境 (15分) | 空间规划合理,能满足集体、个别、小组不同活动形式的需要,有计划墙。 | 5 | |
主题墙、家长园地内容饱满,呈现形式多样,体现幼儿学习、活动轨迹。 | 5 | ||
室内外标识清晰,班级区域划分合理,每班不少于6个区域,注意动静交替,区域间采用不同形式分割,各自形成独立空间,材料丰富,多元,高、低结构材料比例适宜。 | 5 | ||
一 日 活 动 (20分) |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两餐间隔不少于2.5小时。 | 3 | |
过渡环节安排合理自然,排队、等待现象少,室内、室外安排合理。 | 3 | ||
减少整齐划一的集体形式的学习活动,尽可能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 | 5 | ||
周工作安排均衡科学,教师一日活动与周计划吻合 | 4 | ||
注重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活能力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良好。 | 5 |
二、焦点式教研
焦点式教研,是聚焦班级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疑惑,开展全园覆盖式的集体教研活动。以幼儿一日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过渡环节为例进行介绍。
(一)聚焦问题
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充满着教育的契机。教师的有效组织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形成稳定的情绪情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但教师在开展一日活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过渡环节中教育价值的挖掘,幼儿消极等待、无所事事的现象颇为严重。
(二)剖析问题
教师对于过渡环节的组织和开展“一头雾水”不是个体现象,解决问题迫在眉睫。园部组织教师将班级过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梳理,罗列出以下一些情况:过渡环节组织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过渡环节不能给予幼儿活动机会,缺乏自主性;过渡环节放任自然,缺乏教育性。园部设计研讨思路,将问题展开形成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网络,确定“活动现状——问题症结——解决策略”递进式的教研线索,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展开研讨
1.活动现状:
研讨中,主持人以户外活动过渡环节中呈现的问题用量化的数据引发教师互动参与研讨。60分钟的户外活动,过渡环节占用了25分钟,体能游戏占35分钟,过多的喝水、排队、整理活动削弱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幼儿活动的开展。
2.问题症结:
(1)消极等待时间较长,教师组织形式缺乏趣味性和创意性。
(2)幼儿运动时间等不到保障。
(3)过渡环节缺乏幼儿自主性,教师教育行为有高控现象。
3.解决策略:
(1)自主性:减少过多排队、暂停、不必要的等待,减少集中喝水、如厕的次数,鼓励幼儿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时间自主进行。
(2)渗透性:将学习环节和过渡环节无缝对接,自然无痕,将学习内容和生活活动有机融合,巧妙渗透。
(3)趣味性:活动方式多样化,设计有趣的儿歌、游戏,编排简短的律动
焦点式教研,教研涉及人员广,教研问题通透,教研现场真实,教研效果有效。以“发现问题——提出策略——跟踪推进”为主线,逐步优化一日活动。
三、阶段式教研
阶段式教研,基于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问题分析和研讨,以观察为抓手,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现场实录、自我反思,第二阶段:集体观看、小组讨论、策略整合。
以“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组织”为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现场实录、自我反思
提出问题: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教师自然流畅地组织好一日活动,确定了“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组织”为研讨话题。
现场实录:明确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对班级常态下的过渡环节进行现场实录。
自我反思:班级教师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进行自我反思,发现在过渡环节中的亮点和问题,及时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及反思:
A教师:11月10日午餐后,有的幼儿挑选图书,自由阅读;有的幼儿在自然角观察螃蟹,大部分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轩轩和浩浩只是搬了椅子坐在一旁。我一直催促他们参加活动,但他们就是不愿意。这样的过渡环节的组织从整体上看来是有效的,给予孩子的选择和参加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对于不能融入活动,想独处的幼儿,教师是否介入?
第二阶段:集体观看、小组讨论、策略整合
集体观看: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观看视频,引发思考。
小组讨论:分小组针对视频活动和记录反思中的问题进行研讨。
整合策略:集思广益,教研活动有深度。
如:就A教师提出的过渡环节中,独处幼儿的适时介入和引导。
解决策略:教师介入幼儿过渡环节中的独处,是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如果幼儿在安静、舒适地享受其独处时光,教师的介入显得多余;如果幼儿的表情、眼神给你发出求助或需要时,教师应及时询问幼儿的意愿,帮助幼儿接受过渡环节中各项活动。
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优化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对幼儿一日活动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促进教师深入研究,形成合作、分享、对话的氛围;另外,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促进教研活动得以真正优化蔓延。我们要使学习、生活、游戏成为孩子想要的,让孩子成为孩子。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反思研究:为了儿童和教师的共同成长》,2009
[2]刘占兰、廖怡著《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严益红《高级教师教育案例分享会》,《早期教育》编辑部出版 2010.1